气宇轩昂的意思
气宇:气魄;轩昂:精神饱满;气度不凡的样子。
形容精神饱满;气概不凡。
气宇轩昂的出处
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生得丰姿潇洒,气宇轩昂,飘飘有出尘之表。”气宇轩昂的用法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气宇轩昂的例子
(1)李大钊的塑像气宇轩昂地矗立在北京香山公墓。(2)进来的这个人气宇轩昂令屋里的人刮目相看。气宇轩昂的正音
“轩”,读作“xuān”,不能读作“gān”。气宇轩昂的辨形
“昂”,不能写作“仰”。气宇轩昂的辨析
“气宇轩昂”和“仪表堂堂”都可形容人“相貌不凡;有气度的样子”。但“气宇轩昂”偏重于“气宇”;特指人的气概、精神;而“仪表堂堂”;偏重于“仪表”;特指人的容貌、外观。气宇轩昂的故事
东汉末年,曹操派83万大军进攻刘备与孙权,刘备接受鲁肃的联合抗曹的建议,派诸葛亮前往柴桑去商谈具体合作事宜。鲁肃担心诸葛亮不能担此大任,就组织一帮谋士去考他,只见诸葛亮气宇轩昂,舌战群儒,从而赢得东吴的信任。“气宇轩昂”之“气”,典源作“器”,也有气度之意。“气宇”,指人的胸襟、气度。语本晋・王隐《晋书》。“轩昂”,形容意态不凡。语出《三国志・卷四六・吴书・孙破虏讨逆传・孙坚》。“气宇轩昂”形容神采飞扬,气度不凡。“轩昂”:《三国志・卷四六・吴书・孙破虏讨逆传・孙坚》
边章、韩遂作乱凉州,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。中平三年,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,西讨章等。温表请坚与参军事,屯长安。温以诏书召卓,卓良久乃诣温。温责让卓,卓应对不顺。坚时在坐,前耳语谓温曰:“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,宜以召不时至,陈军法斩之。”温曰:“卓素著威名于陇蜀之间,今日杀之,西行无依。”坚曰:“明公亲率王兵,威震天下,何赖于卓?观卓所言,不假明公,轻上无礼,一罪也。章、遂跋扈经年,当以时进讨,而卓云未可,沮军疑众,二罪也。卓[1]受任无功,应召稽留[2],而轩昂自高,三罪也。古之名将,仗钺临众,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;是以穰苴斩庄贾,魏绛戮杨干。今明公垂意于卓,不即加诛,亏损威刑,于是在矣。”温不忍发举,乃曰:“君且还,卓将疑人。”坚因起出。章、遂闻大兵向至,党众离散,皆乞降。军还,议者以军未临敌,不断功赏,然闻坚数卓三罪,劝温斩之,无不叹息。
注解[1]卓:董卓(?∼公元192),字仲颖,汉临洮人。桓帝时,官羽林郎。灵帝时,为前将军。灵帝崩,引兵至京师,诛宦官,废少帝,立献帝,弑太后,自为太师,淫乱凶暴,袁绍等因而起兵讨伐。后为吕布所杀。
[2]稽留:耽搁、延滞。
气宇轩昂的拼音
qì yǔ xuān áng气宇轩昂的注音
ㄑㄧˋ ㄩˇ ㄒㄩㄢ ㄤˊ气宇轩昂的繁体
氣宇軒昂气宇轩昂的近义词
玉树临风 英姿焕发 气宇不凡 高视阔步 神采飞扬 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的反义词
垂头丧气 唯唯诺诺 没精打采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的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,由词典网小编整理,仅供个人备考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